体育产业风头正劲 布局相关产业链正当时

时间: 2024-04-28 16:03:07

  体育产业正在展现强大的市场魅力,同时,产业中还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如何布局体育产业,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助力自身发展,这是上市公司一定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体育产业可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产业层,分别对应着产业链的上游赛事资源、中游媒体传播、下游体育衍生产业。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国体育消费需求,从传统的体育制造用品初次消费,转向娱乐性消费、观赏性消费;消费者对于新型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增强,如雪上运动、马拉松和户外运动等。

  应该说,随着中国的体育市场逐渐活跃,老百姓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日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扎实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政策也在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今年9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体育全产业链条,促进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AI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

  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达到2万亿元,基本形成产品丰富、结构符合常理、基础扎实、发展均衡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系。建设若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城市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集聚区,推出100项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体育精品赛事,打造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竞赛表演企业,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所以,在笔者看来,对相关上市公司而言,就要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助力企业发展。

  事实上,面对这一具有巨大发展前途的产业,一些上市公司也已经乘势而上,积极布局体育赛事IP,项目涉及路跑、搏击、冰雪、自行车、羽毛球、高尔夫、网球等。

  当然,在布局体育产业过程中,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浮躁心理,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以致形成恶性的竞争。

  中国体育产业呈现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风头正劲的态势。机遇就在面前,上市公司一定要好好把握。

  体育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产业是民生产业、绿色产业,也是蒸蒸日上的新兴起的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工作格外的重视。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形成的新增长点。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意愿和需求不断的提高,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潜力巨大,要把这篇大文章做好。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实招硬招多,政策含金量高,亮点纷呈。

  推动全民健身,有效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目前,终身运动的理念开始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是普及程度还不高,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还没有成为现实。受此影响,我国体育消费蕴含的潜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此次《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促进体育消费,增强发展动力,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开展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致力于实现全民积极健身和提升消费能力良性互动,一直在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切实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鼓励体育消费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消费,也不是仅盯住产业的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全民自发参与体育活动,客观上实现带动消费的作用。

  聚焦全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文化、体育交流等方方面面紧密关联,离不开产业与事业的协调。离不开各相关环节、各门类和业态全面融合。此次《意见》以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提出要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推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应用,逐步的提升发展质量。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特点积极发展健身培训及相关服务,鼓励开发健身产品。这些举措,着眼于夯实体育产业链基础,注重不同环节的有效互动,以提高体育服务业水平为抓手,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体育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定不是产业链某一环节的“一枝独秀”,而是通过全产业链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体育产业高水平发展的红利与成果。

  创新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协同力。体育产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日益兴起的背景下,体育与其他产业,体育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效融合,是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此次《意见》突出强调创新融合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着眼于塑造产业与科技有效协同,全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支持以冰雪、足球、篮球、赛车等运动项目为主体内容的智能体育赛事发展。这种产业、科技融合互动的理念,将产生“1+12”的良好效果,产业的协同力、科技对产业的带动力都将发挥非消极作用。推动体育与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体育+”行动。比如,推动体医融合。提出鼓励医院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将国民体质监测相关指标纳入居民健康体检的推荐范围。鼓励体旅融合发展。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加快体教融合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培训机构等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

  优化支持方式,有效增强支撑力。当前体育产业高水平发展亟需优化政策支持方式,形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效应。要改变单纯依靠国家投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惯性思维,切实发挥好社会资本的作用。《意见》中特别提到,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提出要研究设立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这些都是支持方式优化的具体表现。要改变将支持方式等同于资金投入的旧观念,充分意识到平台在汇聚资源、促进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此次《意见》中明确提到,建设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促进各类体育组织与体育企业合作,打造一批有名的公司和自主品牌。此外,还鼓励通过一些创新的办法,比如通过发行社会领域的产业专项债券、公建民营等方式吸引更加多社会力量进入,都将为体育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注重试点示范,形成项目带动力。体育产业具有集个体性与群众性于一体的产业特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就要求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具体项目,从项目上推动示范,从项目上找到抓手,从项目上总结发展经验。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都会存在重视体育物质产品供给,轻视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产品与服务供给比较单一的问题,难以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制约社会效益的充分的发挥。此次《意见》聚焦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开展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遴选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稳步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海南等区域推出一批精品体育赛事,将为探索解决传统体育项目有社会效益、无经济效益的问题提供方案。当然,要让项目有效益,归根到底还是要继续丰富赛事数量,提高赛事质量,优化供给侧结构,给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观赛体验,让老百姓愿意看、愿意参与、愿意消费。

  加强部门协同,切实形成政策合力。政策的引领作用,关键靠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清醒地看到,体育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政策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执行好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的价格、消费、税收等政策,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各项具体工作也要进行一定的分解,按节点有序开展,按职责推进落实。《意见》强调,要加强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加强协同联动。提出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强化政策衔接,做到思想重视、责任到位、措施有力、确保实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体育产业逐步进入发展黄金期的同时,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比如一些制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痛点、难点和堵点依然存在。具体来看,体育赛事活动的资源分配、管理服务、场馆运营等方面尚未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联动机制,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有待进一步发挥。

  另外,体育用地一直是体育企业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很多体育企业利用一些旧厂房、仓库用房等闲置建筑修建了体育场所,由于在用地上和产权上没明确,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与此同时,体育企业融资难也是一个发展瓶颈。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没有国字号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特别是对于体育领域的中小微企业缺乏融资支持。另外,我国已确定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对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来说,这既是新的发展环境,也代表着更高的发展要求。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特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10个方面共35条措施条分缕析体育产业高水平发展的路径。可以说,文件的出台恰逢其时,是一场“及时雨”。

  《意见》从“放管服”改革、产业政策、产业体系、产业布局、体育消费、场地设施、平台支持、“体育+”行动、示范引领、产业基础10个方面,提出了35条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

  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部署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赛事管理服务机制、场馆运营管理、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等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理顺,充分释放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潜能;在完善产业政策方面,通过落实已有税费优惠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手段,着力优化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在促进体育消费方面,围绕消费环境的优化、消费政策的出台、消费试点的开展、终身运动习惯的培养等议题,提出了增强发展动力的举措等。

  尤其在体育用地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意见》也进行了精心的制度设计,从优化体育产业供地、因地制宜建设体育设施、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规范体育场所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等角度,设计了增加要素供给的途径。

  对于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意见》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目标——力争到2022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推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有了好政策,重点是落实。全民健身需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停地改进革新,诸如目前“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账户、健身“卡路里币”等服务模式创新,大大调动了全民健身的积极性。为此,一方面要更多向市场主体放权,创新供给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政策落地见效。

  应该说,体育消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保证,是要减少针对体育消费相关供给和需求主体行为的微观干预,致力于对整体系统性公平有序市场秩序的维护。另外,只有加速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才能拓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一揽子政策的协调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产业有望跑出“加速度”。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之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生态体育】分享群体和竞技赛事版权资源,共享场馆小镇园区综合体资源,畅享体育培训健身旅游资源,提供体育小镇场馆园区综合体规划,全民健身数字化服务提升、场馆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建设、赛事活动运营管家服务、体育培训健身运营系统指导,打造全方位全产业链体育文化产业信息化智慧创新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