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举措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4-02-13 03:42:34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需求弹性大、覆盖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体育产业也是新兴起的产业,能够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伴随新兴技术的诞生,会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具有极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滨州市具有发展体育产业较好的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多元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思路,鼓励支持魏桥创业集团向尚运动系列、西王集团“肌肉科技”运动营养系列、邹平鲁友橡胶拼接地板、无棣大麦人造草丝等体育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产品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邹平、滨城、博兴为核心的健身服务业及竞赛表演业,以无棣、惠民为核心的体育产品制造业,以沾化、无棣、阳信为核心的户外运动“三大产业集群”。其中,惠民李庄作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现有各类体育绳网生产企业100余家,成为国内体育绳网最大产区,可生产的体育绳网最重要的包含竞技体育、高空探险、休闲健身等12个系列143类产品,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体育产业市场主体1027家,涵盖体育产业的11个大类,其中规上企业15家。

  滨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但与福建厦门、泉州等体育产业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集约化程度和总体水平不高;产业体系有待优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低;重大赛事规模与影响力不够,市场开发不充分;体育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市民的体育消费热情仍需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仍需完善;体育法律和法规还不健全,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比较薄弱,体育产业相关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稀缺等。因此,可探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规划引领。将体育产业纳入各类市级规划文件,切实推动《滨州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实,分类制定重点运动项目和重要业态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滨州市推进体育产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体育产业项目库,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推动儿童友好体育示范区建设规划落地。鼓励各县市区(管委会)结合自己实际,编制相应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和体育产业招商指导目录等,支持优势产业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

  创新体制机制。成立由市级领导任召集人,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推进体育产业链“链长制”,建立推进体育产业高水平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制定、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平台建设、指导推进、督查检查、规范服务等,合力推进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的落实。

  加大金融支持。充分的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市财政一般预算安排和整合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设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成立体育产业金融服务团,重点支持品牌赛事举办、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建设、体育产业人才教育培训、体育用品品牌培育、健身休闲业发展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配套扶持当地体育产业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利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贷产品,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特点的信贷品种。引导和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支持合乎条件的体育企业通过各类债券、证券化产品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挂牌上市。

  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赛事,鼓励企业以冠名、合作、特许、赞助、广告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和高水平运动队,开发体育非货币性资产,树立企业品牌形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国外品牌方式,助推自身品牌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公共体育设施,充分的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改建体育场馆,政府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予以支持。借鉴厦门模式,整合市属大型场馆和赛事资源,打造股权多元、机制灵活的体育产业运营平台,推动体育产业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

  多元融合发展。鼓励体旅融合发展,依托濒临黄河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示范区、沿黄流域系列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做大做强“赛事经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探索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新模式,拉动青少年体育消费,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推动体卫融合发展,围绕康养示范城市创建,依托愉悦等企业全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建设具有体能检测、运动处方、养生医疗、健身锻炼等综合功能的健身医疗综合体。加快文体融合发展,依托滨州市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孙子文化等,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

  聚力招商引资。聚焦高端铝、家纺纺织等上游产业的比较优势,编制体育产业招商指导目录,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开展招商。瞄准轻量化、轻便化市场风口,积极与舒华、安踏等体育健身器材、体育鞋服企业组织合作,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在更换赛道中寻找新机、弯道超车。

  强化人才引育。加强基层体育产业工作力量,县级体育部门配备专职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内外体育产业各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借鉴泉州市办法,对曾获得世界三大赛事(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前六名、亚洲三大赛事(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和全国运动会前三名、省运动会和单项国际性体育比赛第一名的退役运动员,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给予聘用。加强本土人才教育培训,积极打造本土化、区域化、高端化的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和支持市内高校、职业院校根据滨州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大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强化产业统计。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规范体育产业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发布年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统计报告。建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全面跟踪掌握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基础数据,客观反映体育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度。加强完善体育产业项目效果评估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提高项目运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建立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的体育产业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做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班》, 是首个儿童青少年体适能领域国家级官方培训, 首个最具权威性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国家级证书,是体育培训机构提升教练资质的最佳选择,也是最适合体育教练和体育老师自我提升的职业技能;课程由国内专注体能训练、运动心理、教育及卫生等多领域的权威专家,调查中国10万个家庭样本、历经数年研发,是专对于2-6岁幼儿和6-15岁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设计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训练与培训体系,该课程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培行业树立了标准,该专业培训成为培养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基层教练人才的新平台。证书编号备案登记、全国通用、长期有效、无需年检,可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官网查询。

  【生态体育】体育场馆园区小镇综合体投资设计运营规划,康养文旅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