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与变革路径三: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体系”升级

时间: 2024-04-16 18:20:09

  原标题:黄海燕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变革路径三: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升级

  根据产业体系的两分法,体育产业体系包括传统体育产业体系和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前者是以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管理等业态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 后者主要是以适应体育消费新需求、由高新技术赋能的新型体育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这里的新型体育产业既包括完成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也包括拥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新兴产业。本文认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指以产业创新为引领,以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依托,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体育消费需求平衡充分,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结构优化、体制机制灵活、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系统。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创新性,体现在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以及传统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赋能; 二是高效性,体现为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下的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三是竞争性,体现在附加值高、质量高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等方面; 四是开放性,体现在体育市场的边界开放、体育资源全球化配置; 五是动态性,体现在不断向高端环节延伸的体育产业链、价值链。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脱胎于传统体育产业体系,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态。从体育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体育产业从萌芽走向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门类不断丰富,逐渐走向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新阶段。1992 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目标正式确立,体育领域也拉开了体育市场化、产业化改革的序幕。1995 年原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1995—2010) 》,首次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主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 3 个类别。2008 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明确了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 8 个大类,24 个中类和 45 个行业小类组成的体育产业体系。此后,经过 2 次修订,形成了由 11 个大类、37个中类和 71 个小类组成的体育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体育产业体系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体育综合体、赛事网络直播、可穿戴设备、体育健康、体育旅游、电子竞技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体育产业内容和边界不断拓展。但我国体育产业体系仍面临诸多困难: 核心业态发展不充分,缺乏中高端产品; 要素短板突出,结构错配矛盾凸显,配置效率不高; 产业开放层次偏低,内外协调不畅; 协调发展机制僵化,内生活力不足。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强调以完善体育全产业链条为重点,以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为手段,促进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面向体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目标和任务由此形成。《“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了“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等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体系、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加快发展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必然要遵循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协同论作为系统科学“新三论”之一,主要揭示各种系统动态升级的机理和规律。协同论突破了传统产业理论的简化还原论、一般均衡分析的范式,更加重视系统思维和系统分析方法,其运行逻辑要求协同主体要满足局部与整体相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要求,呈现出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动态升级过程,这与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演进逻辑具有高度的趋同性。从内涵来看,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一个多层次、非平衡、非线性的复杂开放系统,包括要素系统、业态系统、供需系统等。为此,本文将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解构为要素协同、产业协同、供需协同 3 个维度。

  首先,以要素协同为基础,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体育产业的各类要素协同互动、高效配置是实现体育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相继成立一批国家级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体育金融服务平台、体育人才智库、体育产业交易平台,这些平台能够有效整合体育产业的优质要素资源,动态联动产业链、创新链、数据链、资金链、人才链等环节上的不同主体,提高体育要素资源的供给存量、要素间协调匹配度及流动性,进而实现体育要素资源配置动态优化及体育服务业提质扩容。可以预计,未来数年我国将涌现一批高端化、专业化的体育中介咨询、体育金融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创意营销、体育产品研发设计等现代体育服务业。

  其次,以产业协同为主体,构建跨界融合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高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体育产业发生重大变革,形成体育与科技相互交融的跨界融合状态,不断推动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等的融合创新。在这一演化过程中,体育产业体系不断革新,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制造等传统体育产业业态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各种体育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逐渐形成跨界融合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其中,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最具潜力的两大趋势: (1) 在智能制造方面,近年来,“云健身”模式开始风靡,居家健身、在线运动成为新时尚,居家健身设备、智能健身设备销量暴增。智能跑鞋、智能跑步机、智能瑜伽垫等智能体育用品具有科技感强、社交娱乐属性明显、主动健康功能完备等优势,而且其消费数据及业态更容易形成产业链闭合,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2) 在服务型制造方面,新兴体育服务业的崛起赋能体育制造业服务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智能健身器材 + 运动健康服务”“体育器材制造 + 场馆数字管理”等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产品 + 服务”模式将成为体育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方向。

  第三,以供需协同为导向,构建覆盖全民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随着我们国家体育产业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体育消费市场活力逐渐得到释放,体育消费呈现出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结构一直在升级的发展形态趋势,但也存在改善型、享受型体育服务消费供给不足、中高端产品和新兴体育服务消费外流等问题,折射出我国体育服务业供需协同不高的困境。因此,如何适配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是我国生活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体育服务产品谱系具有综合性特征,包括公益性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生活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需要在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上做好文章,既要加强基础性、公益性体育服务业供给,精准对接全生命周期、全人群的体育需求,开发从幼儿到老年各个阶段的生活性体育服务,也要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拓展“互联网 + 体育”等新兴服务领域,推动生活性体育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方向升级。

  【生态体育】体育场馆园区小镇综合体投资设计运营规划,康养文旅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升级